據網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達到了1342萬人,相比去年增加了51萬人,創下新高。而根據教育部消息,2024年畢業生人數為1179萬人,同樣創下新高。通過兩組數字不難預測,未來畢業生人數將持續走高。
畢業意味著絕大部分同學結束了校園的學習生活,開始走向工作崗位,開啟職場生涯。但對于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來說,仍面臨不小挑戰。
比如,就業賽道如何選擇,崗位要求的不斷變化,所學專業與實際工作崗位之間的差距等都是大家重點關注的問題。
因此,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專業對口,符合當下企業需求的專業成為了緩解當前就業壓力的關鍵點。
大幅調整,補齊數字人才缺口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備案和審批相關工作結果。2024年擬招生專業點共66870個,與2023年度相比,新增專業點6068個,撤銷專業點5052個。
教育部共受理2024年擬新設國家控制布點專業申請178個,經多行業主管部門會同審核,同意設置專業點75個,不同意設置專業點103個。
此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備案工作對專業布點進行了較大的優化調整,幅度是自2021年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目錄》發布以來最大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新增、調整專業點1719個,同時,對高校申請撤銷的1670個專業點予以備案,增、撤、調共涉及3389個專業點,調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教育部在2023年發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
從以上信息可以看出,無論是本科階段還是高職階段,都對專業進行了大幅增減。增加了新興專業,減少了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
這使得專業和社會需求的適配性有效提高,滿足社會對新技能、新人才的需求,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高質量就業,選對賽道是關鍵
近年來,國內數字經濟發展勢頭正盛,數字化、智能化持續提速,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增長爆點。
數字產業化的典型代表是AIGC。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9全球與中國AIGC傳媒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顯示:2023年中國AIGC市場規模約為170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到2030年AIGC市場規模將超萬億元。
獵聘大數據顯示:2023年1-10月,要求掌握AIGC的職位同比增長179.19%。AIGC相關崗位同比增長超過了320%,此類崗位需求的增加,無疑正在為企業帶來新一輪的組織變革。
產業數字化方面典型代表是智能制造領域。據人社部的預測,到2025年智能制造領域人才需求將到達900萬人,人才缺口預計為450萬人。制造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或是相關行業從業者薪資優勢逐漸明顯的原因。
智能制造關鍵數字技術人才需求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同時相較于全行業關鍵數字技術人才需求,智能制造關鍵數字技術人才需求占比持續走高。
獵聘大數據顯示,智能制造關鍵數字技術人才平均招聘年薪穩步上漲,2023年為27.94萬,同時低檔位薪資占比越來越少,高檔位薪資占比越來越高,也反映出企業為了獲取人才給出更高的薪酬,提高吸引力。
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
新時代人才必當與時代同頻共振
數字經濟在數字技術助力下,已經創新出了更多新業態和新模式,賦能更多的傳統產業,在發展“藍海”呈現出了更多優勢,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作為新時代人才,必須與時代同頻共振,掌握數字技能是必備條件。
八維教育深耕IT職業教育領域,秉持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崗位要求為標準,以優質就業為目標”的課程體系開發原則,對標國家重大戰略和發展需要,構建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強化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滿足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專業人才需求。
在二十八年的時間里,八維開設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游戲等“十五大專業”,通過優化升級,先后推出了國際新媒體、鴻蒙相關課程。
課程體系研發緊跟國家發展步伐,以“幫助學生高質量就業”為核心,培養面向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
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學生自主管理”、“單科精進,串行排課”等創新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路徑,通過建設“實訓項目庫”豐富學生學習資源,將技能知識落地,促進學生持續學習和全面發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和技術環境。
當下正是提升數字技能的最佳時期,選對賽道,實現彎道超車!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