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也是就業季!
今年的職業教育格外火爆,高就業率+高招生率,一時間將職業教育推上了風口浪尖!全國眾多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都超過95%以上,有的甚至接近了百分百。這個數據遠遠高于傳統本科院校的落實率!
因為,今天的職業教育也讓家長們摘下了“有色眼鏡”,在院校的選擇上也更加理性,除就業之外,多個因素成為他們考慮職業院校的理由!
國家政策為職業教育引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職業教育作為與產業體系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是培養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國家戰略性人才的主渠道。
不久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相關部門印發《關于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的通知》,提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全國新培育領軍人才1.5萬人次以上,帶動新增高技能人才500萬人次左右。
有專業人士稱,“我國初級技能人才多,高技能人才少,建筑、紡織等傳統型技能人才多,信息、能源、材料等現代型技能人才少;單一型技能人才多,復合型技能人才少,短期速成的人才多,系統培養的人才少。”
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結構性矛盾可能更加尖銳。因此,深化職業教育體系改革,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力度和規模已成為時代亟需完成的任務。
產業需求是職校生就業的沃土
據有關數據顯示,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到1179萬人,較去年增加21萬人。用人單位招聘要求越來越多,標準越來越高。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企業要求越來越高。
在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形勢下,企業更加在乎求職者的實習經歷和社會實踐,希望畢業生們能夠上崗即上手,既給企業節約培養新手的成本,又能即刻給企業創造效益的人。如此一來,相對于傳統本科生,職校生在求職上當然更加具有競爭優勢。
從行業來看,互聯網和制造業依然是人才需求大戶,而這兩個行業都是技術人才的競爭高地,也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高質量就業的條件。
2024年Q1新發校招職位占比前五的行業分別為IT/互聯網/游戲、電子/通信/半導體、專業服務、機械/制造,共釋放56.8%的需求。
IT/互聯網/游戲行業畢業生需求旺盛,近年來一直處于各行業的首位。
2024年Q1新發校招職位同比增長的細分行業TOP10分別是整車制造、旅游、家具/家居、農/林/牧/漁、電力/熱力/燃氣/水務、建材、服裝/紡織/皮革、家電、保險、石化。由此可見,這些行業都是對技術性人才需求較多的領域,當然職校畢業生的競爭優勢更加明顯。
學生有市場,職教有力量
當高等教育走入大眾化時代,掌握實實在在的技能,變得更加實用有效。“雙減”政策之后,家長們更加認識到“內卷”不利于孩子發展。高學歷、名校光環并非適合所有孩子,因材施教、穩定發展才是正道。
職業技能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職業教育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模式,及時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積極調整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這種緊密的聯系使得職校生在畢業時就已經具備了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實現了從學校到職場的無縫對接,就業優勢盡顯。
技能強,適應崗位快:職業教育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實訓的過程中,學生有機會親身體驗到企業的工作流程,實踐經驗的積累,使得職校生在進入職場后能夠迅速適應崗位需求,展現出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職業素養高,發展潛力大:職業教育不僅提升了學生專業技能,還培養了良好的職業素養。他們在項目中學會了團隊合作、溝通協調、創新思維等職場必備能力,這些素養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八維教育在職業教育領域深耕28年,龐大的實訓項目庫涉及多個領域,從農業到航空,從互聯網到傳統制造,從智慧交通到政務服務……每個實訓項目階段均設定了與各崗位級別相匹配的能力要求,確保學生能夠按照各自能力高效完成實訓任務。
在技術能力方面,八維教育既重視培養學生的保薪技術,也注重拔高學生的提薪技術。隨著實訓階段的不斷推進,提薪技術占比逐漸提升,讓學生不僅學有所成,更能實現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
在科技的浪潮中,職業教育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優勢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子。它不僅是一把開啟專業技能大門的鑰匙,更是通往未來夢想舞臺的堅實橋梁。選擇職業教育,就是選擇了一條緊貼時代脈搏、緊跟技術革新的成長之路。
在這里,理論與實踐并重,創新與激情共舞,每一位學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來吧,加入八維,讓我們在科技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共創美好未來!
標簽: 八維教育,職業教育,互聯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