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新鮮出爐、剛剛大學畢業進入職場的“小白”,還是在工作崗位上摸爬滾打工作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職場“老油條”,都會出現一些相似的“職場錯覺”。這些錯覺的出現,往往是因為對自己的認知發生錯位,如果不能及時調整,會逐漸讓自己的心態發生微妙的變化,甚至對當前的工作以及收入產生不滿。常見的職場錯覺都有哪些呢?今天給大家列舉幾個:
二、千萬不要錯把苦勞當功勞
和朋友聚餐時,經常會聽到有朋友會抱怨:“這次憑什么把優秀員工獎頒給他呢?是,他業績確實比我好,但我也不差呀!”
每到這時候,我都是一臉問號:“你自己都承認業績沒他好,有什么不服氣的呢?”而他往往都會辯解一句:“可是我為了業績天天加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很遺憾,在職場中,沒有功勞就是沒有功勞,苦勞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感動自己。因為職場中,大部分是以結果為導向,而不是過程為導向。從公司的角度來說,雇傭你也是為了達到目的、解決問題。所以,不要用“沒有功勞有苦勞”去抱怨,還是多多努力,做出“功勞”吧。
三、千萬不要錯把資歷當能力
開始聽到朋友說大李離職的消息,還是挺震驚的,大李畢業入職,在公司干了整整5年,從“小李”熬到了“老李”。問他原因,他說,部門經理空缺,他是本部門工作時間最長,資歷最老的一個,按理說應該他任職,沒想到公司直接從外部空降了一個過來,開會時一介紹才知道這個空降兵不管是年齡還是工作時間都不如大李,大李覺得公司不公平,一氣之下離職了。
聽了大李的話,我不僅沒有為他鳴不平,反而有些理解公司的做法。大李雖然資歷老,但也是一個很典型的“職場老油條”。每天劃水摸魚的時間遠遠大于工作時間,而且不思進取,工作5年了做的還是基礎崗位。而空降來的部門經理,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不管是經驗、人脈等方方面面都要比大李強得多。職場是殘酷的,資歷不等于能力,“論資排輩”,論的是資歷背后,積累的能力。
以上是我為大家總結的三種常見的職場錯覺,打鐵還需自身硬,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創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