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聽到父母這樣的抱怨,“怎么給孩子報了那么多補習班,成績還是上不去”,也見到過許多班級里“成績分化”嚴重的現象,就連學生自己也很困惑,“為什么我明明很努力,但還是學不好呢”。
于是,對于學習大家就有了這樣的爭論:智商天賦和努力哪個更重要?
兩種思維模式,造就兩種心態
思維模式 一個人的成功,是努力>智商天賦
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學習究竟是什么》一書中,提到了人類有兩種思維模型: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只要你努力,什么都能學會。而固定型思維模式,就是相信天賦,如果你沒有天賦,再怎么努力也沒用。
我們常聽說過一句話——“人與人最大的差別,是思維意識水平的差別”。不同的思維模式,對人行為的干預是巨大的,從而也造就了天差地別的結果。
曾有這樣一個實驗:從65所中學中隨機挑選12542名學生,然后隨機分成兩組。第一組學生每天觀看兩段視頻,視頻的內容告訴他們人的智商不是固定的,可以通過后天努力,讓自己變得更聰明。而第二組學生同樣觀看兩段視頻,只不過僅僅是介紹大腦構造的視頻。一個學期后,第一組學生的成績都有所提高,且平均分比第二組高出了不少。
其實還有很多的研究都證明這一點,人的智商很難提高,但是,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會讓人表現得更好,因為一個人的成功,努力更為重要。
八維將成長型思維融入教學中
潛力無限 人人皆可高效、快樂成才
“人人皆可高效、快樂成才”,是八維一直貫徹的教育理念,八維在教學實踐中,已經將成長型思維融入其中,教授給學生。正如尤董事長在受央視專訪的時候說的那樣——“解除師生思想上的封印尤其重要”。這個封印,就是要打破人們的思維定式、觀念怪圈,因為人的“潛力無限”,教育的力量更是潛力無窮。
每一個學生身上都蘊藏著待開發的能量,人之間的智商并無差異,首先破除人們的“主體性障礙——我很笨/智商很重要”,鼓舞學生樹立堅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八維為學生設計了“單科精進、串行排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如同闖關一樣,一步一個臺階地掌握所有的課程內容,這種鼓舞式、啟發式的模式,讓學生不斷產生學習的成就感與信心,從而堅信自己“我可以”!
在一個教學周期內,學生只用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一門課程上,這種“火力集中”讓學生更容易突破知識重難點,從而快速地達成教學任務。并且,配合著高頻次的日考、周考,做到了知識點的日結、周結,破除了“客體性障礙—知識難”,實現了“高效成才”!
在課堂上,八維獨創了“以案例為基礎的成就驅動教學法”,設置了 “班級陣營”、“小組結對子”、“日pk”、 “教學游戲化” 、“理解記憶化”等教學方法,這正是在以興趣為抓手,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品味到學習的樂趣,破除“關系性障礙—學習苦”,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活潑、富有成就感的學習氛圍。
與此同時,八維在素教課程上,還會將“潛力無限”、“正確歸因”、“沒有學不會的知識,只有不會學的學生”等八維文化,講解給學生,引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不斷超越的意識,教給學生解決問題、收獲成長的思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