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冠疫情的影響還在繼續,不少企業難堪重負:迪士尼停發10萬員工工資,58同城停薪留職、降薪20%,華夏人壽鼓勵老干部停薪留職、自行創業,通用汽車宣布全球6.9萬名員工將暫時減薪20%......打工人的處境依舊不容樂觀。
2021年報考研究生的人數達到了歷史新高的377萬,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目前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這還不算什么,要知道2021年全國應屆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這意味著,未來的就業情況更加嚴峻!
近日,網絡上公布了一份《2020大學生就業力報告》,我們從中可見畢業生總體就業形勢、疫情沖擊的影響、擇業期望、求職經歷等方面暴露的問題。
僅三成畢業生月薪超過五千元,互聯網行業頗受喜愛
報告稱,當前大學生就業對薪酬要求普遍較高,但實際薪資與期望薪資相差較大。從實際簽約情況來看,超過 50% 的大學生未拿到校招 offer,僅 21.21% 的應屆生薪資實現 5000元—8000元,超過 8000元的不到 10%。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水平有較大的自信,缺乏對社會崗位以及收入結構的客觀認知,導致對自身價值評估高于實際情況。
2020年受疫情影響,大學生們的求職偏好也發生了變化。在眾多求職的公司中,互聯網行業的熱度居高不下。許多年輕人因為高薪資、高自由度依舊熱衷互聯網行業。報告顯示,超40%的大學生期望進入互聯網行業。
其中,尤其是以字節跳動為代表的民營互聯網企業,以 67.6% 的占比成為最受大學生歡迎的企業類型。可見,IT類公司成了“Z世代”求職新寵。
缺少簡歷/面試經驗指導,成為影響學生求職的關鍵因素
大學生在就業時遇到的困境,在這份報告中也有了答案。報告認為,缺少簡歷/面試方面的經驗與指導成為影響自身求職的關鍵因素,占比達65.73%。
在疫情影響下,大學生的求職意識已然前置,求職態度更加積極,而此時他們對于求職時的指導與幫助,也相當渴望。但是,在傳統高校中,學校與老師在就業指導方面,給到學生的錦囊妙計并不夠用。無論是從就業渠道的推薦,求職技巧的教授,還是之后的就業服務跟進,都沒有做到位,缺少了對學生的關注。這也導致了學生在就業時由于經驗不足、技巧不強而錯失機會。
五大就業新空間,兩大專業方向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維維結合媒體及專家的建議,梳理出了當前五大就業新空間,它們分別是:
·新業態、新模式,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例如線上服務、個體經濟、共享經濟等;
·隨著產業升級、企業轉型、科技水平提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產業快速發展,人才需求不斷增加;
·國家新發布的新職業技能領域的人才非常缺乏。比如:物聯網安裝調試員、無人機駕駛員、電子競技員等;
·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活躍區域的人力資源供給與當地經濟發展需求不匹配,這些經濟發展區域有著大量的空缺崗位;
·目前國家鼓勵“雙創”,年輕人干事創業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十分有利。
這樣的就業空間,也為我們指出了就業出口寬松的學科專業,總結下來,有兩類人才勢必成為社會的“香餑餑”——新工科高科技產業人才,比如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具有個體創業、個體經營的創業型人才,比如新媒體。
那么,以下這些專業就可以成為我們的“突破口”:電子信息類、機器人工程、計算機類、智能建造、英語、網絡與新媒體、工業設計(部分方向)、園藝、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產品設計等。
北京八維教育,為大學生就業增添強力buff!
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是1994年,而八維自1996年就開始進入互聯網技術的職業教育領域。25年來,通過不斷地探索創新,緊隨時代發展潮流,實施了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更新、市場調研、“三大實力”打造等一系列舉措,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精尖技術人才,助力許多大學生得到了理想的工作,擁有了更美好的發展前景。
北京八維教育,不僅在前沿的學科上,授予了學生扎實的專業技術,更為關鍵的是,八維給予了學生全面的一對一就業指導。
北京八維教育各專業均設置了就業指導課程,從形象談吐、待人接物等社會技能的培訓,到簡歷制作和投遞、推薦就業、全程跟蹤指導,再到入職轉正、畢業一年內無償指導,八維負責就業的老師們,全心全意為學生就業保駕護航。
北京八維教育從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這三大職場能力出發,為學生全方面地提高求職競爭力,有了這樣“八維buff”的加持,不光是大學生,初中生、高中生、職場人士也能得到能力上“質”的飛躍,獲得不一樣的人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