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這句話是不是似曾相識。很多場合都會用到這個詞,來表示行業正在快速經歷深刻變革。對于教育行業,同樣適用。
終結學區房炒作,加速推進教育公平
未來,學區房的時代可能要過去了。
在今年4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防止以學區房等名義炒作房價”,并重申“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釋放出中央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與推進義務教育均等化的強烈信號。由此,全國都掀起一場對學區房的精準爆破。
近日,北京市西城區發布政策,明確2020年7月31日后購房家庭,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最近,上海也實施了“名額分配綜合素質錄取”,要求重點高中每年拿出一半以上的招生名額,面向全市,分配到校;杭州更厲害,把六城區分配生的比例從之前的50%提高到60%,并降低中考難度。
不只是北京、上海和杭州,廣州、福州等地,都已經開始切實落實多校劃片了。原本是星星之火,現在已成燎原之勢。
終結學區房炒作,不僅僅是踐行“房住不炒”的一個方面,更是為了實現教育公平。從大的范圍上來說,教育公平是促進階級流動最重要的屏障,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對這方面肯定是看重的。但更深層次上,子女教育,也跟生育率直接相關。所以從長遠來說,終結學區房炒作,可以落實三胎政策、刺激大家生育。這也是未來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嚴禁隨意資本化運作
2021年,一場針對校外培訓的整頓全面開始。
首先是4月25日,高思,學而思,高途課堂,新東方在線等四家校外培訓機構被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通報,并被頂格罰款50萬元。緊接著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指出,要全面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嚴謹隨意資本化運作,不能讓原本憑良心做事的教育行業變成追逐資本的產業。
隨后的6月1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集中公布一批校外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典型案例,并對15家校外輔導機構處以頂格罰款共計3650萬元。于是,你會看到原本新年還能在央視黃金時段看到的輔導班廣告,一下子全沒了!
為什么國家要出重拳打擊教育培訓行業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教育培訓行業是一個良心行業,它本身就不應該涉及“資本”,因為一旦與“資本”掛鉤,那它首要的目的就必須是“賺錢”。國家希望教育行業中,優秀的精英教師是留在學校的,可是在資本的催化下,好老師都走進培訓機構,這直接導致學生在學校里學不到內容,只能到培訓機構去“補習”。家長負擔越來越重,孩子壓力越來越大,這是極其不健康的征兆。
所以,此次整改,預示著教育培訓行業野蠻生長的時代結束了,未來將全面進入規范發展時期。
禁止公辦學校招復讀生,大力倡導職業教育
“全市普通高中學校不得舉辦復讀班,不得招收復讀插班生。”此消息一經發布就受到眾多學生家長的關注。其實,“禁止復讀”這一規定早就在其他省份出現了,比如云南、貴州、四川等多地,去年已經下發通知明令禁止了。
不僅高中復讀的通道在收縮,初中復讀路也越來越窄了。不難看出此舉也是國家想破除“唯分數論”的操作。分數不是衡量人才的標準,每一個孩子的天賦與興趣都不相同,應該“因材施教”,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崗位干合適的事。
禁止復讀后,那些沒考上重點大學的孩子該怎么辦?這就為職業教育的興起,設下伏筆,意在培養全能型的技術人才。
6月7日,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草案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019年2月,國務院還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下大力氣抓好職業教育,經過5—10年左右時間,建成覆蓋大部分行業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職業教育標準體系。
可見,提升職業教育水平,推動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已經成為當下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促進就業質量提升方面,職業教育被寄予厚望。在教育普及化的當下,職業教育大有可為,將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輸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