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掃地機機器人、智能音響,大到無人汽車,甚至無人公交車……不可否認,人工智能已經來了,它就在我們身邊,幾乎無處不在。
而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有人就斷言,未來50年,人類將有40%甚至更多的工作將由機器人代替。
當未來不確定性非常高的時候,當未來我們的競爭者有可能是機器人的時候,我們應該把目光放得更遠一些,展望未來的時代、未來的社會、未來的人。
那么,在未來社會,我們應該著力培養孩子的哪些能力,才能使他們適應競爭更為激烈的社會?
1. 持之以恒的學習能力
美國著名的投資家查理芒格說:“如果沒有終身學習,你們大家將不會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識,你們在生活中走不了多遠。離開這里之后,你們還得繼續學習,這樣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遠。”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新知識、新概念、新領域層出不窮,我們每天接收和處理的信息量是以往無可比擬的,過去“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因此現在的孩子們,擁有持之以恒的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尤其是競爭更加激烈,對人才要求更高的未來世界,只有永遠學習、終身學習,才是孩子們的核心競爭力。
2. 自主強大的創新能力
游戲力養育創始人、著名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博士認為,讓人最尊敬的人是那些能夠創造產業、創造就業崗位的人。
隨著AI時代的到來,無人超市、無人餐廳、無人汽車等等新興技術的逐漸普及為幾年后下一代人的就業帶來新的挑戰,簡單的腦力勞動正逐漸被程序所替代。
而未來社會對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走出機器也可以熟知的套路,發掘新的需求并進行顛覆式創新的能力。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AI時代所需的創新思維,就是思路開闊,善于從全方位思考,若是受阻,不會拘泥于某一種模式,而是尋求新的思維路徑,從而產生獨創性的想法和解決方案。所以,具備一系列機器無法具備的核心素養和創新能力,而不是簡單獲取知識,將是個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3. 避免認知偏差的批判性思維
所謂批判性思維指的是保持一種客觀中立的態度,謹慎地運用推理,去斷定一個信息是否為真的能力。
相較于AI,或者其他競爭者,我們能有與眾不同的思維邏輯,能從繁雜的信息中去偽存真,篩選、思考和判斷出哪些信息對我們來說是可靠的、真實的、有用的,并最終得出獨一無二的見解。這個見解,就是我們獨有的批判性思維,誰也不可能雷同,自然也就無法替代。
可以說,未來教育最看重孩子的品質之一,一定是批判性思維,即能用一種求真的態度,在接受任何一個觀點或結論之前,多角度的深入分析和評判事物。
4. 發展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AI的發展改變了我們的就業市場。一項研究發現,隨著機器逐漸接管需要分析思考的工作,人際管理將成為更有價值的職場技能,并且這種趨勢已經發生。假如可以提升這方面的能力,必然也可以讓孩子在未來的職場中有用武之地,成為職場中不可或缺的精英。
卡耐基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專業能力取得的,另外的85%都有賴于人格特點和領導能力。”所以我們的孩子,一定要努力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讓他們多去社交,多參加一些活動,學會說話、會表達、會溝通、會感染、會召喚。
最好的教育,是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這四大能力。愿我們可以跟孩子們一起走進AI時代,共同探索這個充滿競爭與趣味的世界!
文章來源與八維說頭條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