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近幾年來比較新的一個專業,與大數據、人工智能專業一樣,智能制造工程專業都是為了適應產業結構升級而推出的專業。
現在很多企業都是以智能制造為目標,對外的宣稱也是智能制造,從這個方面也可以看出來智能制造現在正在不斷的興起,這個智能制造行業的發展也會需要大量的智能制造的高端人才,從發展前景來看,智能制造工程專業是不錯的選擇。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智能化制造已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并成為新一代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智能制造是利用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和先進生產制造技術結合,在產品研發和設計、生產制造的每一個環節中均應用了全面智能化的生產方式。
比如產品制造環節,現在的智能生產線組裝一部蘋果手機,雖然會用到1000多種物料、100多道程序,但只需要28秒左右就可以生產出一部手機,以前那種靠大規模人力,手工來組裝智能手機的流水線在以后肯定會被淘汰掉的。
中國制造業擁有巨大的體量,在互聯網和數字化的浪潮下,中國有著強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
2011年4月,工信部發布《“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從2021年起,我國將全面啟動以智能制造為契機,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戰略。2011 年 7 月,工信部《中國產業發展和產業政策報告(2011)》 提出:“大力推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即“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
有機構調查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制造軟件市場規模將達到2610億元,并保持每年15%左右的增長速度,2025年可以成長為4000億體量的市場。其中生物制藥、集成電路等細分行業是2022年熱門需求行業。
未來,會有更多的制造業不斷加快智能化的腳步,不斷提高設備的數字化程度,建造大量智能化車間。比如小米、美的、格力這些一線企業,早已意識到智能化制造是未來產業升級的關鍵,因此紛紛布局,智能制造人才需求量自然水漲船高,其中尤其是設計研發工程軟件人才以及熟練使用智能設備的操作工人。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一直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技術。從設備上的傳感器獲取和處理實時數據,到制造商在精確虛擬數據基礎上,開展產品設計和生產,再到生產商能夠360度了解所有生產細節等等,每一塊業務都離不開這些已經改變了社會的技術。而在以前的傳統制造企業這些都是無法想象的事情,但在未來可能這些都會成為制造業的標配。
根據人社部預測,智能制造領域人才需求,到2025年,人才需求將到達900萬人,人才缺口預計為450萬人。科技賦能產業,中國制造在向“中國智造”轉變。在企業升級轉型的過程中,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軟件開發、區塊鏈、虛擬現實、物聯網等技術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八維教育培訓學校緊跟互聯網發展速度,敢為人先布局互聯網賽道,先后設立人工智能、大數據、網站工程、全棧開發、游戲等15大專業,讓學子找到自己的興趣,在八維教育培訓學校高效學習與快樂成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體現了八維教育培訓學校在師資力量上的實力,他們有大廠的一線工作經歷,還有豐富的教學經歷。在優質教師的帶領下,八維教育培訓學校學子也將同樣優秀!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課程中,八維教育培訓學校通過真實工作任務強化學生職業技能,龐大的實訓項目庫涉及國內眾多熱門行業和熱門項目,為學子就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