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上漲,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已經有數不清的崗位被人工智能機器人取代。人工智能時代,關于人工智能即將大規模蠶食人類工作崗位特別是技能崗位的預言,一直是熱門話題。
我們現在看到的人工智能的變化有:機場火車站檢票口大部分使用人臉識別,鄉村中的AI教育老師,阿里的未來酒店開業,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開始運營,深圳的自動駕駛公共汽車……而造成這種巨大變化的根本原因就是近年來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和普及。在未來,人工智能會成為改變我們職業形態的最大因素。據調查數據顯示,有43.8%的職場人士均認為在未來人工智能會取代一部分人類工作,而這會減少許多傳統行業的職位,比如從事重復性高、標準化程度高的機械性勞動,如工廠的搬運工、操作工,除此之外,協作關系簡單、涉及學科知識面較少的初級白領也會被替代,如銀行柜臺、出納、高速收費人員等等。
那么,有哪些職位在人工智能時代中不會被替代,反而會變得越發重要呢?
首先是高端技術人才,如大數據工程師、人工智能從業者,這些人是將人工智能作為工具的使用者;其次是復雜模式判斷者,如企業家、投資人等,這些人擁有強大的思維邏輯能力和判斷能力,最后是創意工作者和人際服務者,比如藝術家、音樂家和心理咨詢師、婚姻咨詢師、高端服務業從業人員等,他們需要深度參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來提供服務。
人工智能時代,越來越多行業可被替代,那么到底什么樣的人才才能勝出?面對人工智能來襲,什么樣的技能人又能夠趕上時代的列車?
人工智能時代,不想被機器人替代,我們至少需要這些人的三大核心能力:
創新能力:在人工智能時代,人類將成為機器的使用者,一些重復性、有著固定解決方案的工作將變得相對沒有那么重要,強大創新思維的作用也就此顯現。創新思維,也就是思路開闊,善于從全方位思考,若是受阻,不會拘泥于某一種模式,而是尋求新的思維路徑,從而產生獨創性的想法和解決方案。所以,培養一系列機器無法具備的核心素養和創新能力,而不是簡單獲取知識,將是個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批判性思維:相較于AI,或者其他競爭者,我們都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思維邏輯,可以思考、判斷、分析一件事情,最后得出獨一無二的見解。這個見解,就是我們獨有的批判性思維,誰也不可能雷同,自然也就無法替代。
在《學會提問》一書中,作者指出,“所謂批判性思維,包括提出一系列相關的批判性問題的意識,以及在適當的時機提出并回答問題的能力和意愿?!笨梢钥闯?,批判性思維的本質,其實就是不斷提問題,然后對問題進行論證并對這個論證過程進行提問的過程。所以,要提高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我們一定要學會提問。
溝通能力:雖然人工智能很厲害,但是還有一些感性的部分無法代替,比方社交溝通能力,不要小看社交溝通才能,假如可以提升這方面能力,必然也可以讓你在未來職場中有用武之地,成為一個職場中不可或缺的精英。
通過以上的的分析,我們知道,在人工智能時代,這三大核心能力被機器甚至任何人代替的概率極低。而以培養互聯網相關人才為主的八維教育培訓學校,總是高瞻遠矚、先人一步,這三大核心能力恰恰契合了八維教育培訓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應用型、創新型、領袖型的擁有多維度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八維教育培訓學校成立26年來,不僅開設了人工智能、大數據、游戲、物聯網、云計算等十五大前沿專業,讓學生有一技傍身,走在時代前列,而且通過創新教育制度、教育方法,通過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三大實力,致力于打造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管理能力、解決思想問題等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在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成為符合時代發展長期需要的高新人才。